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播报 >
当前视点!文人案头都有啥——纸墨篇
来源: 明清家具研习社      时间:2023-04-21 05:34:41

| 明清家具研习社 |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墨浓而心淡,纸短而情长

名列文房四宝之一的墨,是书画不可缺少的颜料。早至春秋战国时期,中国人就已经开始用笔墨书写文字、绘制图象。

古人以松烟等物制墨,到了明清时期, 制墨行当更是名家辈出,其中罗小华、程君房、方于鲁等人所作墨品价逾珙璧,时人评价:“罗小华开导元功,更臻雅式。程君房、方于鲁继起,角胜称雄,贪奇不止。”

明嘉靖 罗小华半桃核式墨 故宫博物院藏

方于鲁文彩双鸳鸯墨 故宫博物院藏

除了在制墨上精益求精,如何使用、储藏,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。为墨专设的文房用具也因此丰富起来,在点缀文人书斋、方便文人书画的同时,它们也是文人精神的一种延伸。

文房百物·墨床

墨床,又称墨架、墨台,中国专门用来承搁墨锭的承具,所以造型也类似承具,譬如架、几、案、座托等等,其中又以书卷几和博古架的造型最为别致。更有甚者会为墨定制墨床,身量虽小,但处处精巧绝伦,令人叹服。

清 紫檀木透雕书卷墨床 研习社藏

墨床的承托功能其实是出于实际考量,沾湿后的墨常常会滴着墨汁,容易玷污它物,墨床就等于给墨条单独提供了一块任它“沾污”的地方,实为舍一得万之法。

基于此,人们对材质的选择也挑剔起来。质地细润、表面光滑、不易沾污的玉石、瓷、木等材料,成为了墨床的首选用材。其中玉材更是备受推崇,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,就提到了不少玉墨床。

清 青玉卷书式墨床 故宫博物院藏

据专家学者考证,墨床开始出现的年代不会晚于宋,但乐于为文房用具著述的宋人笔下,却始终不见墨床身影。一直到了清代,墨床才被列入文房清供的名录。

“墨床”的出现使小小的墨块亦能得其所,不由得让人想起《长物志》中提到的书房陈设原则:“几榻有度,器具有式,位置有定,贵其精而便,简而裁,巧而自然也。”

清乾隆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 故宫博物院藏

器物的秩序构建出外在的和谐,外在的和谐又转化成内心的安定,他们沉醉于人与自然、物与灵魂的交融,哪怕青灯黄卷、穷经皓首,也不嫌半分清苦煎熬。

文房百物·墨匣

对于小件东西来说,储藏用具也是必不可缺的,墨匣,就是为墨专设的盒子。宋代就有人写过“其墨匣亦作半笏样,规制古朴,是百馀年物”,可见其历史悠久。

汪心农菊香膏墨 故宫博物院藏

古人常用精贵木料制作墨匣,比如紫檀、乌木、豆瓣楠等,防潮功能相当不错的漆匣也颇受欢迎,人们还会在漆面上描金或嵌螺钿装饰,使其更为华贵。

《长物志》中还在【文具】一条下专门提到过“倭漆墨匣”。倭漆其实就是一种泥金画漆,日本称之“莳绘”。

单轮车莳绘螺钿手箱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

它的来历十分曲折,漆本身是从中国传入日本,东瀛工匠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莳绘工艺,而这种精美的工艺品在明代时又传入中国,在市场需求的催生下,当时甚至还出现了“仿倭漆”(清代称仿洋漆)。

墨匣专为墨而设,造型和尺寸都可以说是“夫唱妇随”。有专门储纳单件珍品的小匣,也有盛装数十品集锦墨的大匣,其形制已经直逼家具中的镜箱。

清乾隆 巴慰祖石鼓墨 故宫博物院藏

故宫就藏有一套乾隆年间制作的彩色墨,一套72枚,对应一年的72物候,其形状、大小、图案等各不相同,盛装它们的墨匣也做成了提梁箱式,看面设六屉,每屉装六枚,黑漆地上都是描金绘出的龙纹,繁复华美,尽显皇家尊贵。

清 《乾隆帝月令七十二候诗》彩色墨 故宫博物院藏

文房百物·镇纸

镇纸如其名,压纸之物。

“清风不识字,何故乱翻书。”纸绢轻薄,容易被风吹动,也就会影响书画时的笔墨走向,镇纸正是为了固定纸绢位置,保持纸绢平整而出现的。

清 黄玛瑙凫衔灵芝镇纸 故宫博物院藏

它的出现时间颇早,南北朝时就有史书记载齐高帝“以铁为书镇如意”,因为对功用的要求仅仅只有十分基础的重量,镇纸的材质、造型、装饰也就能任由工匠发挥创造力,可以说,文房中的镇纸很大程度上扮演着赏玩工艺品的角色。

另一方面,这也代表着文人雅士可以随手借物充当镇纸,唐代杜光庭的《录异记》中就有:会稽的一个进士偶然间捡到一块青黑平整、质地温润、适合把玩的小石头,就用它充当书镇。

清 仿生瓷一捆竹镇纸 研习社藏品

文人雅士偏好什么样的镇纸?我们可以从古籍中寻找答案——高濂《遵生八笺》中正有一条【镇纸】,提到了数十种镇纸佳品。

论材质,古铜、白玉、玛瑙、水晶等等都颇受好评,哥窑、定窑白瓷等瓷中珍品也是镇纸材质的上选。

清 黄玉琴式镇纸 故宫博物院藏

论造型,有蛤蟆、龙、虎、猪、狗、牛、马、兔等等常见的动物题材,还有狻猊、辟邪等瑞兽,可见动物造型是镇纸中的主流。

明 铜鹿镇纸 研习社藏品

镇纸中还有一种长尺形的镇纸,名为镇尺,又名压尺,通常以以玉石、铜、珐琅、竹木、牙等材质制成,有的上面还会另作提携纽。

黄花梨镇纸(一对) 研习社藏

高濂在《遵生八笺》中详细介绍了一件日本工匠制作的金银镇尺,说是镇尺,它更像是一个机巧匣,别有洞天的内部竟然储藏了刀锥、镊刀、指锉等五件东西。他还提到竹木镇纸美则美矣,使用寿命上还是差了几分。

文房百物·裁刀

人们对“刀”的影响,往往是锋利嗜血,其实清雅的文房也是有刀的,这把刀,叫文刀。

刀在文房的功能因为书写材料的变化也有了一个很大的转折,在造纸术改良以前,竹简承担着“纸”的角色,写字改字,都需用刀实现。现在还在使用的“杀青”一词,其实指的就是用竹简写书时,为了防止虫蛀要用火烤干水分的行为。

清 竹簧梅花纹文房刀 研习社藏

纸大面积进入文房之后,刀则更多地承担裁纸功能。但文房常用的宣纸纤维较长,不适合用金属制作的利刃切割,所以文房刀一般都是竹木制成的钝刀,玳瑁、玉石等质地相对坚硬,也可用作裁刀。

文房百物·帖架

文人临习书法时,为了更好地观察和模仿书帖,保持一个平视视角,常会将书帖置放在一个呈斜角的架子上,这就是帖架。

清 红木龙纹贴架 研习社藏品

徐珂的《清稗类钞》中曾说:“临池者必用帖架。”帖架通常是用细长的竹木材料搭建出的一个小框架,它轻便易支,可以通过折叠收纳。

明清家具中女子使用的妆奁镜架,其实就和帖架的结构系出同源。

紫檀螭龙纹镜架 研习社藏品

文房百物·贝光

贝光之名听来甚为新奇,其实在古代,它在文房之中的地位不低。南宋时期的文人笔下,就已经有了关于贝光的记载,当时的文人甚至还会高价购买平滑的海贝贝壳作贝光使用。

它的主要功能是砑光纸张,也就是通过摩擦使纸张更为密实光亮,其实这一功能石头也能完成。

清中期 白玉螭虎龙纹贝光

这种器具最早是用贝螺制成,后来也有用古玉、水晶、玛瑙制作的。它的消亡其实并非源于工业化生产,明代文震亨、屠隆、高濂等文人的笔下,贝光还隐约可见,到了清代更是很少出现,现在已几乎不见。

- END -

标签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